2014年12月31日 星期三

總統馬英九104年元旦祝詞全文 和解 合作 和平

中華民國一0四年一月一日 星期四 發行總號第四六00共三頁
採用公益新聞通訊社稿件請冠【公益社】社名 公益E-MAILs8479.s9667@msa.hinet.net詹招琳)
總統馬英九104年元旦祝詞全文 和解 合作 和平
公益社記者詹招琳/新北市報導】總統馬英九參加104年元旦升旗典禮後,在總統府內主持開國紀念典禮暨團拜,並發表祝詞,期盼新的一年以社會和解、朝野合作與兩岸和平說明未來努力的方向。
  總統元旦祝詞全文內容為:
  今天是中華民國104年的元旦,我要祝福國人同胞在新的一年,身體健康,平安快樂!
  過去這一年,我們的社會經歷了一些紛擾。雖然有各種不滿與對立,人民都已經用選票表達了意見,臺灣的民主日漸成熟,選後社會也很快恢復平靜。
  去年食安風暴之後,我們痛定思痛,全面投入公權力,嚴查重罰。也透過修法,大幅提高罰則。此外,政府與民間合作建立「三級品管」制度,為食品安全把關。我深信,只要我們堅持除惡務盡、絕不手軟的決心,徹底掃除黑心食品,臺灣食品產業一定可以脫胎換骨,重振「美食王國」的聲譽。
  展望新的一年,政府必須記取教訓,社會暫時的平靜,代表的不是問題的解決,而是人民對改革的期待。如果身為執政者不能反省檢討,化解不滿與對立,社會的平靜不會維持太久。
  因此,新年開始,我想用和解的「和」與合作的「合」這兩個字,分三個層次,也就是「社會和解」、「朝野合作」與「兩岸和平」,來跟大家談談我們未來努力的方向。
  第一:社會和解
  去年三月的學生運動,確實為臺灣帶來了衝擊。在網路串連、青年發聲的主旋律之下,整個社會有了一股全新的脈動。或許有些人歡迎,有些人疑慮。但從長遠來看,如果我們的國家,擁有關心社會的年輕人,以及尊重民主法治、堅持理性對話、反對暴力專制的公民社會,臺灣一定生氣蓬勃,持續茁壯。
  我們必須承認,年輕人懷有比較高的理想性與正義感,對不公不義的事,特別反感。如果政府說明不清或做法不當,很容易引發誤解與批評。
  一年來臺灣經濟景氣穩健回溫,出口持續暢旺,經濟成長率是三年來最高的,整體失業率是七年來最低的。年輕人的失業率雖然也下降不少,但仍然偏高;薪資增加幅度也是四年來最高的,去年企業獲利情況良好,相當多企業計劃今年加薪。但不少年輕人即使找到工作,也買不起房子,甚至不敢生孩子。這個世代的年輕人面對的是一個經濟與薪資成長緩慢的年代,與上幾代的生活經驗全然不同。年輕人的焦慮與不安提醒我們,必須多傾聽人民的心聲,投入更多的資源,創造更多的機會,對於青年的理想性與正義感,政府也必須回應。
  身為總統,我責無旁貸。首先,「和解」必須來自「理解」。對於青年世代及弱勢群體,我們要用與過去不同的方式來理解,我們要學會易地而處,用青年的眼光看世界,從弱勢的角度想未來。我們不應該忽視,這一個世代的年輕人,處在一個全球化、跨國競爭空前激烈的時代,即便努力,仍然擔心未必有回報。
  我強烈地希望政府官員,在處理青年、勞資、城鄉以及弱勢等問題的時候,要能設身處地,將心比心,設法理解對話的對象,熟悉對方的世界,多傾聽人民的心聲,融入政策,將社會對於政府的不滿視為警惕與督促的力量,這樣的施政才能避免一廂情願,讓人民無感。
  當然,我們也不能忽視貧富差距的持續擴大。雖然過去五年來,我國人民的所得分配不斷改善,使臺灣在亞洲新興國家中,表現相對比較好。但不可否認的,有錢人累積財富的能力遠遠超過一般民眾,這讓社會中不少人充滿了相對剝奪感。針對這種現象,政府必須推出更有效的財經與社會政策,以改善財富分配的不均。
  最近,由先進國家組成的「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也在關心會員國貧富差距擴大的問題,顯示這是世界性的問題,而消弭貧富不均是一個長期且複雜的工作,需要社會各界共同關心,一起來為青年找到希望,讓弱勢獲得照顧。政府在租稅與福利政策上,必須儘快提出更有效的改革方案,讓人民有感。
  另一方面,我們也要加強溝通,回應民意。在資訊快速傳遞,互動性越來越強的時代,不能讓政府的思維落後於這個時代。行政部門如果不進行徹底的檢討與改變,根本不可能跟上以網路為平臺的公民對話及公共參與。未來在政府決策機制當中,會以「資訊更公開、決策更透明、介面更親民」的方式,接納各種多元意見,並進一步推動「開放政府資訊」(open data)的工作,確保政府的施政真正成為全民參與的過程,保持在符合民意的軌道上運作。以上這種「公開、透明與親民」的決策與溝通方式,我期待儘速讓人民看到成果。
  第二:朝野合作
  臺灣今天面臨許多內外挑戰,為了公共利益與全民福祉,朝野需要從對立走向合作。我們看到,臺灣的朝野之間,存在著很大的鴻溝,真的應該坐下來好好談談。各位鄉親:臺灣沒有分裂的本錢,所有的不滿應該到我為止,由我承擔。
  長久以來朝野累積了太多的對立,不能有效合作,一直是我擔任總統到今天最大的遺憾。我深切體會,朝野不和,只會讓全民受苦,這絕對不符合人民期待。朝野融冰或許需要時間,但未來的一年多,臺灣有太多迫切的問題需要解決,時間不能再虛耗,臺灣不能再等待。
  各位鄉親:只要有利於政局緩和,我願意促成朝野任何形式的對話與合作;只要有利於人民,我對於不限議題、各種型態的國是會議,都樂觀其成。
  對於新選出的地方首長,我由衷祝賀,也期待中央與地方政府之間,為了國家與地方長遠的福祉,應該捐棄成見,加強合作。「家和萬事興」,我們必須團結一致,才能面對嚴峻的國際政經情勢。
  臺灣近年來面臨的是全球經貿自由化與區域經濟整合的挑戰,各國搶簽雙邊及多邊自由貿易協定,早已蔚為風氣,但我國卻一直落後,一直苦苦追趕。各位鄉親:「開放帶來興旺,閉鎖必然萎縮」,這,就是這個時代脈動的寫照!這不是口號,這就是現實。不管我們喜不喜歡,都得面對,接受挑戰。這些工作,今天拖延,明天就會落後;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
  同時,我期盼朝野透過溝通化解歧見,讓臺灣在多變的國際政經情勢中,保有競爭優勢。各位鄉親:我們只有一個臺灣,讓我們一起為臺灣的經濟,全力以赴,共同打拚!
  第三:兩岸和平
  臺灣社會必須和解,兩岸和平也要鞏固。對我來說,推動兩岸關係,最重要的目的:第一,是和平;第二,也是和平;第三,還是和平。過去六年多來我們努力的成果,證明這樣一條追求和平的路線是正確的。
  未來,我們仍將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兩岸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秉持「以臺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原則,繼續推動兩岸的後續經貿協商,推動兩岸互設辦事機構,以促進兩岸關係更進一步的和平發展。同時,兩岸和平發展帶來的和平紅利,尤其是在經貿方面的利益,應該由全民來分享,特別是占企業中絕大多數的中小企業,相信這是多數國人的共同期待。
  過去一年,兩岸關係穩步向前。雙方主管兩岸事務的首長先後在南京、臺北與北京會晤了三次,並互稱官銜。這是兩岸隔海分治65年以來的第一遭,我們的陸委會與大陸國台辦之間也建立了常態性溝通聯繫機制。這代表過去六年半以來,兩岸關係逐步制度化的具體成果。
  這些年兩岸關係持續和平發展,除了直航的擴大、貿易投資的增加、文教互動的頻繁,與國際對抗的相對緩和之外,一個更令人欣慰的現象,就是兩岸年輕人之間越來越廣泛與深入的交流。除了臺灣早有不少學生到大陸求學,六年多來陸生來臺人數大幅成長,臺灣七成的大學都有陸生就讀。臺灣自由開放的校園與社會,提供了一個讓兩岸年輕人相互理解、彼此學習的有利環境,為中華民族下一個世代的和平奠定了基礎。
  各位鄉親:兩岸的永續和平既然是兩岸人民乃至國際社會共同的盼望,那麼由兩岸年輕人在生命中比較早的階段開始交往互動,透過交流,減少誤解,建立友誼,是促進和平最有效的途徑,也是我多年的主張,我們將持續推動。
  絕不讓臺灣空轉
  世界正在劇烈的變動,不會為臺灣停下腳步。各位鄉親:我一定繼續努力負起總統的責任:捍衛主權、提升國力、照顧弱勢,絕對不讓臺灣空轉!我衷心期盼,中華民國104年將是落實社會和解、朝野合作及兩岸和平的一年。
  最後,祝我們的國家國運昌隆,我們的人民安居樂業。
  謝謝大家!/1040101/
照片主題:
公益社記者詹招琳攝影/1040101/
延伸閱讀

馬英九總統與吳敦義副總統出席「中華民國104年元旦總統府升旗典禮」

中華民國一0四年一月一日 星期四 發行總號第四五九六共一頁
採用公益新聞通訊社稿件請冠【公益社】社名 公益E-MAILs8479.s9667@msa.hinet.net詹招琳)
馬英九總統與吳敦義副總統出席「中華民國104年元旦總統府升旗典禮」
公益社記者詹招琳/新北市報導】馬英九總統與吳敦義副總統1日上午630分出席在總統府府前廣場舉辦的「中華民國104年元旦總統府升旗典禮」,與現場民眾共同迎接中華民國104年的到來。
  總統與副總統由總統府秘書長楊進添陪同,登上典禮台向現場民眾揮手致意,參加升旗典禮的民眾也熱情揮舞國旗,向總統及副總統問好,現場充滿朝氣與活力。
  接著,在司儀引領下,典禮正式開始,總統與副總統就升旗典禮位置,由來自屏東縣泰武國小組成的「泰武古謠傳唱」領唱中華民國國歌;在國旗歌隆重莊嚴的樂聲中,國旗冉冉上升。
  隨後,總統致詞表示,今天是民國104年的第一天,剛才他與屏東縣泰武國小的小朋友,以及在場的鄉親一起唱國歌,看著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冉冉升起,相信大家的心中都有相同的感受,那就是唯有團結奮鬥、民富國強,才能讓這面國旗贏得世界的肯定。
  總統說,回顧過去一年,在政府與民間共同努力下,經濟穩健成長,失業率減少,物價相對平穩,相信今年的經濟情勢會較去年更好;此外,去(103)年來臺的境外旅客已突破990萬人次,且在一年內增加了190萬人次,再次創下歷史紀錄,凡此均展現臺灣興旺的景象,展望新的一年,相信境外旅客定可突破1,000萬人次,為國家帶來全新氣象。

  最後,總統希望大家一起以感恩的心,祝福中華民國國運昌隆、全國同胞健康快樂。/1040101/

2014年12月30日 星期二

農民拒絕停灌休耕片面犧牲農業


中華民國一0十二月三十一日 星期三 發行總號第四五八九共二頁
採用公益新聞通訊社稿件請冠【公益社】社名 公益E-MAILs8479.s9667@msa.hinet.net詹招琳)
記者詹招琳/臺北市報導】台灣農村陣線等30多人30日上午10時假行政院大門前,位於中山北路與忠孝西路口,召開全民抗旱、農民承擔,拒絕停灌休耕政策片面犧牲農業記者會,中央片面宣布之明年一期稻作停灌休耕政策表達質疑的立場。農民指出,缺水旱象係屬天災,此種不利益應由全民共同分擔。然而目前中央宣布之停灌休耕政策,僅犧牲農民權益,以滿足工業及民生部門用水需求,致使其明年生計無著;更有甚者,中央提出之補償方案悖離現實,補償發放對象以地主為主,廣大承租土地實際耕作的小農無法獲得停業補償,農業上下游產業鏈之代耕業者、育苗業者、資材業者、倉儲業者、運銷業者等更是被嚴重忽略,違反公平正義,提出五項訴求;記者會後,行政院接受十位代表進行協商
農民將提出五大訴求:
一、目前中央公布之補償措施未關照到實際耕作者及農產業上下游從業人員如代耕業者、育苗業者、資材業者、倉儲運銷業者等之損失,應朝完全補償方向重新檢討修正。
二、水利法第18條明文規定,用水標的農業優先於工業,若工業欲調撥農業用水,應提出合理價格購買,故本次限水休耕之完全補償,應由工業部門一力承擔。
三、中央政府應重新思考缺水因應方向,鼓勵轉作旱作以取代休耕。對於已受特別犧牲之農民,不得再以其轉作旱作為由減少補償。
四、本次停灌休耕政策決策過程黑箱草率,完全未給予被徹底犧牲的農民及業者事前表達意見之機會,行政院應立即邀集相關部會直接與農民及業者就休耕政策與補償方案重新進行協商。
五、國家水資源之分配長期以來獨厚工業,犧牲農業,應立即檢討此種不公不義之調配政策,貫徹水利法第18條之規定,優先保障民生及農業用水,提高工業用水價格至合理水平,部分高耗水工業應調整轉型,並要求工業部門應另尋農業尾水、污水回收及海水淡化等替代水源。
台灣農村陣線秘書長蔡培慧表示,天災旱象嚴峻,政府可鼓勵以旱作取代休耕,但政策對於轉作旱作補償比較少,若選擇休耕,補助的發放對象也是地主,以最佳條件補助每公頃農地8.5萬元,但許多實際租地耕種的農民根本拿不到。
竹東地區連續兩屆冠軍米得主、榮獲「全國十大經典好米」殊榮的農民莊正燈說,自己所耕作的田地全部都是租來的,但這次中央所宣布的休耕補償措施,發放對象主要是擁有農地的人,像他這樣實際從事辛苦農耕的農民根本沒辦法領到。儘管農委會說只要有書面契約就可以由耕作者來領,但是一來老農擔心耕者有其田的歷史重演,出租土地往往只肯口頭約定,不願白紙黑字;二來承租土地的農民屬於弱勢,地主隨時可以收回土地不租,因此農民根本沒有籌碼去跟地主爭搶補貼,農委會要農民自己去跟地主協調,等於是要農民自生自滅。
新竹地區代耕業者鄭仙康說「許多代耕業者為了購買農機具都還背著高額貸款,明年上半年不只沒收入,還要持續償還負債,中央的補償措施把他們排除在外,不只是讓他們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更是否定了代耕業者對於水稻產業的貢獻。」鄭仙康更進一步指出:「代耕業者是為農民服務,由於台灣大部分都是小農,一般農戶沒辦法負擔價格高達數百萬的農耕機械,因此自行貸款購買農機、協助農民耕作的代耕產業才會出現,成為農村裡協助農民順利生產不可或缺的服務人員。」目前台灣水稻田的耕作型態,在幾個主要的農事環節大多委由代耕業者協助,但這次中央的休耕補償措施,完全與水稻產業的現況脫節,每公頃8.5萬的休耕補償,不只實際耕作的小農無法領到,因應水稻休耕而被迫停業的代耕業者更是完全沒有補償機制。
苗栗灣寶從事有機耕作的農民洪箱表示,「要用做農的水,就直接來跟我們講啊!」洪箱表示,每次大官都只會坐在辦公室裡決定事情,停灌休耕對農民來說這麼大的事,可是這些大官從頭到尾沒有來地方跟農民開過一次會,更不要說了解實際情況跟農民協調,就自己決定休耕政策的內容和補償措施,把農民當做二等公民。每次工業欠水用,政府就想盡辦法找水給他;農業欠水用,政府就直接叫農民休耕,長期以來,這樣的分配不正義已經讓農民受盡欺壓,一旦碰到旱災,農民竟然還要為了工業的穩定生產被強制休耕,如此欺人太甚,簡直就是要把農民吃乾抹淨。洪箱痛批,政府犧牲農民本來就應該給農民應有的補償,可是現在政府宣稱每公頃8.5萬的休耕補償,一旦農民打算自力救濟,暫時轉作其他旱作多少貼補家用,政府卻又大幅降低補償到3.9萬,就好像我的花瓶被你打破,想說用強力膠勉強黏一下,結果你竟然說我的損失沒那麼多,所以不用賠整個花瓶的錢,實在有夠離譜。
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理事黃淑德說,停灌休耕影響到的不只是農民,還有廣大消費者的權益。台灣政府不管碰到缺水、工業需水,甚至自由貿易進口糧食,總是只會朝向要求農民休耕的方向思考,然而休耕會嚴重影響本國糧食生產,進而破壞我國的糧食自主,屆時消費者可能必須被迫接受進口的糧食,在如今食安風暴越演越烈的情況下,如果我們不注重糧食安全,就不可能有食品安全。公益律台灣農村陣線理事詹順貴表示,水利法第18條明定用水標的的順序,工業在農業之後,如果後順位的標的師需要取得優先水權,法理上應該透過合理的價格向前順位購買。過去工業透過調撥農業用水進行生產,獲得龐大利潤,但付出的用水成本卻低到誇張,如今遭逢旱災政府卻又要犧牲農業穩定工業,因此面對這次的休耕爭議,應該將工業用水的水費提高到合理的水平,並以此增加的收入對受損害的農產業鏈進行充分的補償,方才符合分配正義。這次休耕的處分已經嚴重侵害農民的權益,若中央對此爭議無善意回應,不排除協助農民提起行政訴訟。台大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兼任教授張森富聲援說,當初興建石門水庫時有15/16的預算都來自於農業,理當也該把15/16的用水撥給農業,但現在卻是工業來跟農業搶水,相當不合理。/1031231/
延伸閱讀



2014年12月29日 星期一

勞團 勞基法28條修法要求全額墊償資遣費與退休金


中華民國一0十二月三十日 星期二 發行總號第四五八七共一頁
採用公益新聞通訊社稿件請冠【公益社】社名 公益E-MAILs8479.s9667@msa.hinet.net詹招琳)
記者詹招琳/臺北市報導】全國關廠工人連線等50多人30日上午10時假立法院,位於台北市中山南路1號,召開【1230勞基法28條修法記者會】部長硬要搶功,立委勿作打手!墊償六個月,工人老本剩不到七分之一!記者會,近年來,全國關廠工人連線、榮電工會、華隆工會與自救會等抗爭,其實凸顯了台灣自1990年代以來,惡性關廠歇業的氾濫,政府監督企業的失能,以及台灣勞工退休保障制度的不足;訴求勞基法28條修法中,墊償範圍擴大到全額資遣費,退休金。
全國關廠工人連線王浩表示,近年來,全國關廠工人連線、榮電工會、華隆工會與自救會等抗爭,其實凸顯了台灣自1990年代以來,惡性關廠歇業的氾濫,政府監督企業的失能,以及台灣勞工退休保障制度的不足。
僱主為了規避人事成本支出,想盡辦法逃避支付勞工退休金資遣費,政府監督不力,無能要求僱主足額提撥退休準備金,遇到資方惡性關廠時,工人只能眼睜睜看著多年的勞動心血付諸流水,不只舊制退休金拿不到,新制退休金自94年開辦起算,截至102年底,短短8年間,提撥缺額已迅速累積到18億多,面對工人退休金資遣費毫無保障的困境,全關連自101年重啟抗爭開始,便提出勞基法28條的修法,要求將積欠工資墊償基金的墊償範圍,從6個月的資遣費、退休金,擴大到退休金與資遣費,以落實「代位求償」的精神,確保工人在遭受僱主惡性關廠歇業時,仍能拿回完整的棺材本,再由國家公權力向惡質資方追討。
然而,行政院提交立法院的勞基法28條修法草案中,竟然完全忽略工人全額墊償的要求,試圖模糊焦點,規避責任,全關連等工人團體923日至勞動部協商,要求勞動部說明「破百億」的積欠工資墊償基金,為什麼只能墊償六個月?但勞動部迄今完全沒有回應。工人完全無法這「假修法,真卸責」的敷衍手段,因此要求立法院務必將墊償範圍擴大到全額資遣費、退休金。
勞工與銀行債權同一順位,但資方積欠比例不同,形同放任勞工與銀行「相互廝殺」。
勞退新制退休金六百萬名勞工中,勞保局應催收金額竟高達246千萬!至於適用舊制退休金的一百多萬名勞工裡,竟還有二萬多家並未查完!在這麼多未爆彈尚未引爆之前,全國關廠工人連線三年前便要求將積欠工資墊償範圍,從6個月的資遣費、退休金,擴大到199%退休金與資遣費,以落實代位求償,國家應先行發放給勞工資遣費退休金,再動用公權力向惡質資方追討。
華隆自救會會長李翠明說,依據勞退舊制,工作30年的勞工最多可請領45個基數「退休金」,如今僅餘6個基數「買一個棺材差不多」。她呼籲立委正視勞工訴求,將墊償範圍從6個月擴大到百分之百,再由國家動用公權力向資方追討,落實「代位求償」。
華隆自救會秘書徐任遠也說,求償時間曠日廢時,當勞工與雇主簽訂未受勞基法保障的契約時,仍面臨求償無門的困境。
胸前衣衫標示「幹」、「怒」、「悲」字樣,沉痛抗議政院版勞基法修正案的標與「打折又打折」、「不上不下」的版本,多人怒喊「還我棺材本,只需修28」、「部長硬要搶功,立委勿做打手」,聲嘶力竭,立委諸公聽到?
發起團體:有全國關廠工人連線、台灣國際勞工協會、桃園縣產業總工會、華隆自救會、非典勞動工作坊、嘉軒電子員工自救會、老年勞工關懷互助協會等。/1031230/
延伸閱讀
登載公民時報/1031230/45827/
照片主題:勞團 勞基法28條修法要求全額墊償資遣費與退休金記者會場記者詹招琳/臺北市攝影/1031230/
照片主題:勞基法28「擴大代償」修法比較(記者詹招琳/臺北市攝影/1031230/